第一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展現狀及趨勢概述
第一節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展概況
第二節 國內外微納衛星關鍵技術
一、微納衛星基礎技術
二、微納衛星有效載荷技術
三、微納衛星發射與離軌技術
第三節 國內外微納衛星應用領域
一、遙感
二、通信
三、技術試驗
四、深空探測
五、天文觀測
六、軍事應用
第四節 全球典型國家和地區微納衛星發展現狀
一、美國
二、歐洲
三、中國
四、其他國家
第五節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展趨勢
一、微納衛星向高水平、高性能、模塊化、靈活化方向發展
二、微納衛星推動快速響應發射,并嘗試主/被動離軌
三、微納衛星拓展應用范圍,促進軍民商應用發展
第二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關鍵基礎技術
第一節 微納衛星通信技術
一、星間路由技術
二、星地通信技術
三、星間高速通信技術
第二節 微納衛星傳統推進技術
一、靜電式微推力器技術
二、真空弧微推力器(VAT)技術
三、微陰極電弧推力器(μCAT)技術
四、碘工質電推進技術
五、微機電系統(MEMS)陣列微推進技術
第三節 微納衛星新型推進技術
一、激光化學微推進技術
二、太陽光帆推進技術
三、水蒸氣推進技術
四、水分解推進技術
五、繩系推進技術
第四節 微納衛星編隊飛行技術
一、衛星編隊飛行構型
二、衛星編隊飛行控制及算法
第五節 微納衛星增材制造技術
第三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有效載荷關鍵技術
第一節 微納衛星星載計算機技術
第二節 微納衛星遙感載荷技術
一、光學遙感載荷技術
二、微波遙感載荷技術
第三節 微納衛星軟件定義無線電載荷技術
第四節 微納衛星新型有效載荷技術
一、低軌增強導航載荷技術
二、電磁頻譜監測載荷技術
第四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射與離軌關鍵技術
第一節 微納衛星星箭分離技術
一、微納衛星非火工星箭分離技術
二、微納衛星星箭分離地面試驗技術
第二節 微納衛星搭載發射技術
一、用于有效載荷增強的穿梭式一次性火箭
二、小型航天器任務服務分配器
三、微納衛星搭載飛船發射技術
第三節 微納衛星軌道空間站部署技術
第四節 微納衛星離軌帆技術
第五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典型發展計劃
第一節 美國大學納衛星計劃
一、大學納衛星計劃發展
二、大學納衛星計劃典型衛星
第二節 美國立方星發射倡議計劃
一、立方星發射倡議計劃
二、納衛星教育發射計劃發展
第三節 歐洲QB50計劃
一、QB50計劃發展
二、QB50計劃典型衛星
第四節 歐洲放飛你的衛星計劃
第五節 日本創新衛星技術驗證計劃
一、創新衛星技術驗證計劃發展
二、創新衛星技術驗證計劃典型衛星
第六節 中國國際大學生立方星星座深空探索計劃
第六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典型應用
第一節 遙感
一、美國鴿群星座
二、美國狐猴星座
三、美國黑天星座
四、美國鷹眼360星座
五、阿根廷衛星邏輯星座
六、中國珠海一號衛星星座
七、中國靈鵲星座
第二節 通信
一、加拿大開普勒低軌物聯網星座
二、荷蘭海博星座
三、澳大利亞艦隊星座
四、中國天啟衛星物聯網星座
五、中國天行者星座
第三節 技術試驗
一、美國光通信與傳感器演示驗證衛星
二、美國精靈衛星
三、歐洲空間碎片清除任務
四、歐洲用于氣動熱力學研究與燒蝕測量的立方星
五、中國珞珈一號
第四節 深空探測
一、美國火星立方一號
二、美國阿爾忒彌斯計劃立方星
三、歐洲赫拉任務立方星
四、中國龍江二號微衛星
第五節 天文觀測
一、美國使天體物理學研究成為可能弧秒空間望遠鏡
二、美國太陽射電干涉儀空間實驗任務
三、中國天格計劃
四、中國極光計劃
第六節 軍事應用
一、美國搗蛋鬼雙星
二、美國TDO雙星
三、美國綜合通信擴展能力衛星
四、澳大利亞海盜項目
五、歐洲兩國射頻觀測衛星
第七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主要研制單位
第一節 國外單位
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二、美國泰瓦克納衛星系統公司
三、美國藍色峽谷技術公司
四、歐洲空間局
五、英國薩里衛星技術公司
六、英國開放宇宙公司
七、丹麥Gomspace公司
八、立陶宛納型航電公司
九、瑞典AAC克萊德空間集團
十、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航空航天研究所空間飛行實驗室
十一、國外其他研制單位綜述
第二節 國內單位
一、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
二、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三、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
四、上海歐科微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五、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六、北京零重空間技術有限公司
七、北京微納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八、哈爾濱工業大學
九、西北工業大學
十、國內其他研制單位綜述
第八章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第一節 我國微納衛星體系政策與需求簡述
第二節 國內外微納衛星發展與應用對比
第三節 促進我國微納衛星發展與應用的措施與建議
一、微納衛星多方向發展,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二、微納衛星部件標準化、模塊化設計,加速制造與集成
三、革新相關技術推動微納衛星高性能、低成本方向發展
四、繼續完善微納衛星搭載發射技術,充分發揮火箭運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