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發展現狀
第一節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概述
第二節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的應用
一、對地觀測成像
二、天文遙感成像
第三節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發展現狀
一、美國
二、俄羅斯
三、歐洲
四、其他國家和地區
第四節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前沿技術
一、天基薄膜衍射成像技術
二、空間分塊可展開光學成像技術
三、天基光學合成孔徑成像技術
四、天基超光譜成像技術
第二章 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具體應用
第一節 美國空間光學遙感系統
一、商業遙感衛星系列
二、鎖眼(Keyhole)光學偵察衛星
三、“薄膜型光學即時成像器”(MOIRE)
第二節 俄羅斯空間光學遙感系統
一、Resurs系列資源衛星
二、Persona系列偵察衛星
三、Bars-M系列測繪衛星
第三節 歐洲空間光學遙感系統
一、SPOT系列地球觀測衛星
二、昴宿星(Pleiades)系列衛星
三、超高分辨率光學地球觀測(OTOS)演示項目
四、災害監測星座(DMC)系列衛星
第四節 其他國家和地區空間光學遙感系統
一、印度制圖衛星(Cartosat)系列衛星
二、以色列地球資源觀測系統(EROS)系列衛星
三、日本ALOS系列陸地觀測大衛星
第三章 超大口徑空間光學遙感器技術發展及應用
第一節 超大口徑空間光學遙感器成像技術
一、整體式成像系統
二、分塊可展開成像系統
三、光學干涉合成孔徑成像系統
四、衍射成像系統
第二節 分體式超大口徑空間遙感器技術
一、分體自重組系統技術
二、分體空間裝調系統技術
三、分體空間制造系統技術
第三節 超大口徑空間遙感器材料技術
一、SiC及C/SiC復合材料
二、高性能碳纖維增強樹脂基復合材料
三、PEEK碳纖維復合材料
第四章 空間光學遙感器裝調技術發展與應用
第一節 碳化硅非球面精密加工與檢測技術
第二節 空間大口徑反射鏡重力補償技術
一、赫歇爾(Herchel)主鏡重力補償方案
二、SPICA主鏡重力補償方案
三、開普勒(Kepler)主鏡重力卸載方案
四、SNAP主鏡重力卸載方案
五、其他主鏡重力補償方案
第三節 光學遙感衛星微振動抑制技術
第五章 空間光學遙感器定標技術發展與應用
第一節 MSS輻射定標技術
一、MSS發射前定標
二、MSS星上定標
三、MSS歷史數據交叉再定標
第二節 L4/TM和L5/TM輻射定標
一、L4/TM輻射定標
二、L5/TM輻射定標
第三節 ETM+輻射定標
一、ETM+內部定標設備
二、ETM+場地替代定標
第四節 Landsat 8輻射定標
一、OLI陸地成像儀的定標方法
二、TIRS的定標方法
第六章 空間光學遙感器綜合技術發展與應用
第一節 平臺與載荷一體化設計技術
一、一體化設計理念
二、對設計層級的認識
三、一體化設計技術具體應用
第二節 空間光學遙感器熱控技術
一、基于多學科集成的STOP設計模式
二、高精度/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
三、大功耗熱量傳輸技術
四、深低溫熱量傳輸技術
五、Robust熱控技術
第三節 光學遙感器激光防護技術
一、獨立式防護策略
二、聯合式防護策略
第四節 光學遙感衛星寬幅成像技術
一、多片CCD拼接增大相機的有效視場
二、多相機多角度視場拼接
三、衛星姿態快速機動下的寬覆蓋影像獲取
四、多星組網實現對地廣域觀測
五、線陣或面陣相機垂軌擺掃成像
六、航天大面陣相機敏捷拼幅成像
第七章 國外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對我國的啟示分析
第一節 我國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發展評估
第二節 國內外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差距分析
第三節 關于加快我國空間光學遙感有效載荷技術發展的措施建議